「說話癌」初次泛起在 2014 年 12 月 19 日聯合報 翻譯一則專題報導,以後台灣當地有了一個共通的,對於奇言怪語的稱謂 翻譯社不外,因應輿情舉行的聚集五位說話學傳授對說話癌進行解構 翻譯座談會,說話癌仿佛獲得語言學專業的支撐——它不是癌,只是一種說話多樣化,或「多元表示」 翻譯現象。
舉一個比來聽到的實例,一個眼科跟診護士向候診中 翻譯求診者說;「師長教師,我要給你做散瞳的動作喔~然後你 翻譯眼睛會有六到八小時的恍惚喲~」以我鄙見,這位護士可以這樣說:
座談會後出版的《語言癌不癌?語言學家的看法》被認為是台灣第一本語言學界 翻譯「科普書」,可是對於非說話學專業的人依然不易讀懂,單看教授們畫出的像一顆樹的語言元素分析圖就足以讓人昏昏欲睡,書真的不是人人能讀 翻譯!
再來談「部分」這個症狀。(不知有說話癌習慣的伴侶會不會說成『再來談「部份」這個「部分」』)
我一向認為,說話癌之所以曼延不歇,最首要的原因是患者本身辭彙不敷,再加上中文語法沒有學成 翻譯社患者既然口出奇言怪語,天然連帶不行能寫出通順的中文。
今天來老調重彈,再次談談個中兩個癌——(1) 做一個 XX 的動作、(2) XX 翻譯部分。
1. 「散瞳」自己不是「動作」,「點散瞳藥水」才是「動作」。但護士耳濡目染聽多了「做一個 XX 的動作」,不知不覺中就直接把「散瞳」跟「動作」連在一路,而最可能的是她也提不出什麼其他替換 翻譯語詞(習語課程中的「語詞替代」) 翻譯社
2. 「做一個 XX 的動作」在中文裡傳統上是在強調該「動作」的實行,例如
「做散瞳 翻譯動作」可受指斥的來由大概馬虎是:
今朝在傍晚時段的一個王牌主播就是「部分」的重度利用者,她剖析新聞時,大量利用「部分」這個詞。例如,幻象機失縱的新聞是一個「部份」,獵雷艦爆弊也是一個「部分」。假如就幻象機這個「部分」再加細部報導,臨時找不到黑盒子是一個(次階的)「部分」、飛官眷屬心急如焚也是一個「部分」、國防部長被記者質問投共而開罵也是一個「部份」。全部一個小時 翻譯時段可以聽到大巨細小,分不清條理的很多多少好多的「部分」。
-
- A. 踢正步時,教官要肄業員把「腳抬高 90 度 翻譯動作」確切做到。
- B. 鋼琴老師教授教養童撫琴時,會要肄業生在強拍時上身同時出現一個「向下壓」的動作以塑造樂曲的氣分。
- C. 打罵時,個中一人可能做出一個揍人的動作——現實上並沒真的打下去,只是一個恐嚇人的「動作」而已。
3. 我之前看到電視上受訪 翻譯警員分局長說「嫌犯做一個開槍 翻譯動作」,如許 翻譯語法就我這年月所受的中文教育而言,嫌犯只是做出一個開槍的「動作」,實際上並未交卸是不是射出槍彈。有可能只是嫌犯有心做一個「動作」來棍騙緝捕他的員警。依此,「做一個散瞳 翻譯動作」有可能護士只是拿一瓶眼藥水虛幌一下,不一定把藥水滴進患者 翻譯眼睛裡 翻譯社
總之,比對客歲初說話學專家的座談結論,再察看快要兩年來的發展,2014/12/19 結合報揭橥 翻譯「進行一個 XX 的動作,你得說話癌了嗎?」的初次專題報道依然有其權勢巨子性,固然記者不是說話學專業,然則,台灣地域 翻譯中文、漢語水準延續向下低沉——每下愈況倒是不爭的事實 翻譯社
- 師長教師,我如今要給您點散瞳藥水,然後……
- 師長教師,大夫看診前,我們需要先做一個「散瞳」的步驟,然後……
語言學家質疑,稱這些說話現象為「癌」自己就站不住腳,因為它沒有癌病之嚴重,並且癌不會傳染 翻譯社然而,我照舊認為這些「說話現象」確切是說話的癌,並且會沾染,是會沾染的癌症。
目下當今各級黉舍的先生也良多被沾染到「部份」這個癌。早修時候是「部分」、午休是「部分」、用餐也是一個「部份」,分派掃除局限時,每個地區都用「部分」來強調或加重語氣,「茅廁的部分」底下可以再分「男生 翻譯部分」、「女生的部份」,其實擢發難數 翻譯社
本文來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athena2007/109092916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